Li Artists Management
北京复礼兴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最近,在听到好友疫情期间推出的最新一期“天方乐谈”节目时,勾起了我对1918年西班牙流感时期演出行业境况的强烈好奇心。而后尝试去《纽约时报》上搜寻史料,虽然没能查看到直接发布于1918年的新闻报道,但发现了一篇作者是马里兰大学威廉·罗宾发布于2020年5月6日的文章《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对音乐的影响?不可思议的小》。其中,引用了大量1918-1919年的新闻报道,非常珍贵,如获至宝。
于是便抱着从中寻找经验以帮助我更准确地预判自己所在时代演出行业走势的愿望,仔细拜读了这篇文章,同时又比对了费城交响乐团1918年演出的相关书信和1918-1919乐季的新闻报道,以验证当时媒体报道的一致性。
这个过程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历史的档案就像电影片段一样浮现在眼前。令人感慨的是,当年的事件在百年之后以不同的原由重现着,你可以想象到当年极力反对以募捐的名义召集大规模集会的“吹哨人”,也能够想象到当年艺术家工会为保障“准失业状态的”艺术家收入而与政府协商早日复工的场景,充满启发。此处分享一二,给同在演出行业中坚守的同仁们。
百年前的演出市场跟现在实在是大不相同
1918年,美国人口约1.1亿,2019年,美国人口约3.2亿。1918年美金的购买力是今年的17倍。当年欧洲艺术家和乐团来美国巡演是备受欢迎的贵族享受。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17年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美国首演,众所周知的一个笑话说,中场休息时小提琴家米沙·埃尔曼(Mischa Elman)跟旁边座位的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说:“你觉不觉得厅里挺热的?”戈多夫斯基说:“钢琴家不会觉得热。”不过,不幸的是1918年海爷也染上了流感,直到1920年才复工。此外,史料中还记载了一个现在看来超大规模的巡演项目,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要在美国60个城市之间巡回演出。能够出现如此超大规模的巡演事件,可能是因为多数本土乐团还很年轻,还不具备良好的票房号召力,再就是世界大战期间,从欧洲邀请交响乐团来美演出势必要比邀请独奏家来演出更加艰难,何况即使不邀请,也有俄系艺术家前来移民。
经济上,根据专栏作家的估算,大流感造成全美500万美金的经济损失,如果将这个损失分摊到美国的各大知名厅团后,再平摊到各大厅团的数量众多的赞助人头上的话,就成了皮毛了。而100年后的厅团是远远承受不起关门所带来的的经济冲击,文章提到当年经济损失的500万相当于今天的8550万美金,甚至还不及当下纽约大都会一家的损失。
百年前疫情过后演出市场能够繁荣的重要原因
市场的恢复需要消费的崛起,而消费的能力,取决于民众的钱包。那么百年前的美国有钱么?有。史料中记载大都会一场大型晚会就募集到超过2000万美金的自由国债。纽约爱乐在一场爱国音乐会中募集了100万美金。此外还提到了疫情期间没有被政府取消的臭名昭著的费城大规模群体游行募集活动,大概每次发行的爱国国债都有几十亿美金,然后贷款给同盟国。
那么百年前的美国民众有钱么?这个问题要分2个阶段来看待,第一阶段是1918年11月11日以前。此时一战还没有结束,而战争给美国带来的是就业,军备工厂大量招工,让民众收入稳定。第二阶段是1918年12月之后,也许战争结束后,会有一批人失业或者暂时休假,大概收入会降低。但是,美国人购买的“自由国债”是拿去放贷给英法恢复元气了,这部分收益是非常有保障的。所以不论哪个阶段,美国人应该都享受着不错的战争红利。这是让观众重返音乐厅的重要保障。
百年前感染的艺术家
维基上西班牙流感中提到,美国的感染比例高达28%,如此高的感染比例,一定会有很多艺术家。这篇文中只提到了3位艺术家,小提琴家亚莎·海菲兹、钢琴家里奥·奥恩斯坦(Leo Ornstein),以及年轻的女高音百丽·戈德沙克(Belle Godschalk)。如果不是这篇文章,恐怕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轻的女高音,她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赶上了一战的爆发,而就在一战即将结束之前,她到军营中演唱时感染了疾病很快离世。
可怕的第二波疫情袭击
百年前的美国也是到了控制不住的情况才下令东岸和中西部城市实施隔离管控,那大概是1918年9月中旬,离疫情在春季的爆发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10月份是感染高峰期,而11月出现感染人数下降,似乎全民就变得乐观起来了,结果,就在城市下令实施隔离后仅仅数个星期,各大乐团就开始陆续恢复乐季。显然费城交响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复工的更早,而此时的旧金山音乐家工会还在为取消为期一个月的剧院禁令而斗争。随着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如释重负的人们开始返回音乐厅,开始了“报复性消费”。而这篇文章没有提到的最残酷事实,就是那之后疫情的第二波来袭。
百年后的今天,只有新冠,没有战争。美国也不具备条件再发战争横财。如何尽早控制住疫情,如何尽早实现复工恢复经济,成为各国共同要完成的答卷。为了能吸引消费者消费,有的国家选择发钱,有的国家选择发消费券。具体到音乐会门票消费来说,有的是给钱让消费者维持观演消费习惯,有的是通过发券来降低票价到极低。从数字上,可能结果是相同的,从过程上,结果是否依旧相同,就要看实践的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