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充满情感力量的耀眼的女高音,埃蒂塔·格鲁贝洛娃逝世,享年74岁

作为一名斯洛伐克花腔女高音,她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当家歌后,她巧妙地平衡了华丽的技术与深刻的表达。

乐评人:安东尼·托马西尼(Anthony Tommasini)
2021年10月22日

斯洛伐克女高音埃蒂塔·格鲁贝洛娃于星期一在苏黎世去世,享年74岁。她在超过50年的职业生涯中以其闪闪发光、充满活力和技术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歌声来吸引听众,并成为花腔女高音领域的重要代表。

音乐记者兼她的传记作者马库斯·提尔(Markus Thiel)说,原因是她在家中摔倒导致头部受伤。

格鲁贝洛娃夫人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欧洲,她是一位真正的花腔女高音。她的嗓音高亢、轻盈、敏捷,可以轻松地让装饰音流动起来,让各种颤音和跳音(大跳音程)在高音处闪烁。

她擅长演绎与她的声音类型相关的歌剧角色,尤其是在 19 世纪早期贝利尼的歌剧(《清教徒》中的埃尔维拉和《凯普莱特与蒙泰古》中的朱丽叶)、多尼采蒂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主角) 和《恶魔罗勃》中的伊丽莎白)和罗西尼的歌剧(特别是《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

乐评人马丁·迈耶(Martin Mayer)在评论她 1989 年在大都会歌剧院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饰演的维奥莱塔时写道,格鲁贝洛娃夫人“随心所欲地歌唱”,“她的演唱可以非常轻柔,而声音依然能够在剧院中回荡”,“在第三幕的辉煌结尾中,不会被合唱和乐队淹没。”许多歌剧爱好者将她视为伟大的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的接班人。

格鲁贝洛娃夫人知道歌剧迷经常被花腔女高音歌曲中眼花缭乱的花腔段落所吸引。“那是容易的部分”,她在1986年在芝加哥歌剧院(Lyric Opera of Chicago)出演《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时录制的一次采访中说。困难的部分是通过高难的技术传达情感。

她说,这就是“人们想从我这里听到的,或者他们从我这里听到并喜欢的。” 她说,即使是花腔的高音,包括咏叹调中最后那个重要的高音,“也应该是带有情感表达的。”它应该是“说些什么”而不是“空有展示”。

乐评人索尔·埃克特(Thor Eckert Jr.)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中评价了1986年芝加哥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并写道格鲁贝洛娃女士“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展现了她的艺术”。

 “平衡的水准、纯粹声乐掌握的级别,以及音乐性和戏剧性洞察力的水平”在当时的声乐场景中是无与伦比的。他补充说,她在疯狂场景中的表演是“对戏剧性简化的表达能力的检验”。

尽管如此,这次仍有持不同意见的人,包括《芝加哥论坛报》的乐评人约翰·冯·莱因(John von Rhein),他写道,她将这一场景视为“只是一个花哨的炫技。”

然而,对于她的许多崇拜者来说,格鲁贝洛娃女士在技术表现和情感表达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女高音劳伦·弗拉尼根(Lauren Flanigan)在 2015 年的《歌剧新闻》的文章中描述了这一品质。弗拉尼根女士是格鲁贝洛娃夫人1992 年在巴塞罗那出演多尼采蒂的《安娜·博莱娜》的主角时的替补演员。

弗拉尼根女士写道,在那个陷入困境的皇后的第一首咏叹调中,格鲁贝洛娃“既少女又直接,又脆弱又盛气凌人”,她补充道,“她的声音迫使我集中注意力去倾听。”

埃蒂塔·格鲁贝洛娃于1946年12月23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今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是德国父亲古斯塔夫·格鲁伯和匈牙利母亲埃特拉·格鲁贝洛娃的独生女。她的父亲是一名工人,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酗酒,在格鲁贝洛娃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因为不当活动而被监禁。她的母亲在集体农场(葡萄园)工作,她的歌声悦耳动听,并鼓励她有天赋的女儿在学校合唱团和当地合唱团唱歌。

格鲁贝洛娃夫人进入布拉迪斯拉发音乐学院并继续在该市的表演艺术学校学习。 在校期间,她与路尼加民族合唱团和斯洛伐克国家剧院合作演出。她曾在音乐剧《窈窕淑女》中饰演伊丽莎·杜利特。

她于1968年在布拉迪斯拉发正式首演,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饰演罗西娜。 同年,她在法国图卢兹的比赛中获胜,这项赞誉使她得以在斯洛伐克中部城市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歌剧团里演出。

1969年,她音乐学院的老师玛丽亚·梅德韦卡(Maria Medvecka)安排格鲁贝洛娃夫人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试镜。她秘密进行了这件事,以免捷克当局发现。

紧接着,在1970年,一份在莫扎特歌剧《魔笛》中饰演夜后的合约给到了她,并引发了很多关注。那一年,她移居到了西方。她将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700余场,最后一场是2018年的告别音乐会。她还是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当家歌后。

莫扎特的夜后也是她于1973年在英国格林德伯恩音乐节上取得极大声誉的首演和1977年美国大都会首演时的角色。1976年格鲁贝洛娃夫人在维也纳的一个全新制作的理查·施特劳斯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中饰演泽比内塔时,实现了突破,歌剧由卡尔·伯姆指挥。

评论界为之轰动,尤其是为她塑造的剧中喜剧团里那位千娇百媚的泽比内塔,试图说服伤心欲绝的阿里阿德涅忘记抛弃她的虔诚请人并转向其他男人时的大段表演,堪称精彩绝伦。

曾与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密切合作的卓越的指挥大师卡尔·伯姆当时说:“我的天哪,要是施特劳斯听到了你的泽比内塔该有多好!”

格鲁贝洛娃女士主要在欧洲演出,1996年仅在大都会演出24场,包括出演威尔第的薇奥莉塔(她的另一个标志性角色)、多尼采蒂的露琪亚和贝里尼的埃尔维拉。

她于1970年与音乐学家兼合唱指挥的史蒂凡·克里莫(Stefan Klimo)结婚。这段婚姻于1983年以离婚告终。她留下了两个女儿芭芭拉和克劳迪娅·克里莫(Barbara & Klaudia Klimo),以及后来的三个孙子。从离婚之后到2005年,她与奥地利指挥家和钢琴家弗里德里希·海德尔(Friedrich Haider)相伴。

格鲁贝洛娃夫人留下了大量唱片,包括施特劳斯、莫扎特、贝里尼、多尼采蒂和威尔第的歌剧唱片,以及咏叹调和歌曲专辑。她出演了多部歌剧电影,最著名的是让-皮埃尔·庞内尔(Jean-Pierre Ponnelle)导演的两部:1982 年威尔第的《弄臣》,她扮演吉尔达为卢西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扮演的曼图亚公爵演唱,男中音英格瓦·威克塞尔(Ingvar Wixell)担任主角,以及1988年莫扎特的《女人心》,饰演费奥迪莉姬。

格鲁贝洛娃夫人的歌剧告别演出是2019年在慕尼黑参演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制作的多尼采蒂歌剧《恶魔罗勃》,饰演伊丽莎白。

1979年,在大都会演唱泽比内塔时,她曾接受了下午广播的简短采访,并对这一角色被认为似乎与她自己的性格相关的观点发表了评论。

“我不认为她是一个轻浮的女人,而是一位可以说是有着相当多过去的年轻女人。”格鲁贝洛娃夫人说,“但她不会把任何事情看得太认真,因为她会对此一笑置之。她不知道忧郁这个词的意思。”

原文链接:Edita Gruberova, Dazzling Soprano With Emotional Power, Dies at 74

en_US